最近习惯早起听音乐。
凌晨4点多,家人还在睡着,
我打开了音响。
当然只能是极小音量下听听。
小音量很美,极小音量呢?
也很美,甚至更有诱人之处。
周遭很安静,
万物似乎都没醒来。
于是这偌大的空间就构成了一张无形的白纸,
非常大的白纸,也是非常大的一个空间。
音乐跌跌撞撞从黑胶上走下来,
走过唱放,
走过K182SE前级,
走过MA1,
轻手轻脚跳出KSP,
来到这张白纸上,
来到这个安静的空间里,
开始舞蹈……
舞蹈揉醒了我的视觉,
跳跃惊动了我的听觉。
忽然觉得,音乐很丰满,流动感很好。
不要去追求什么高中低三段,
也不要去追求解析,刻画,
现在,这极小音量下,什么都有了。
这是音乐聆听的妙境,是关氏给与我们的妙境。
再仔细听听,你会发现,
在这个空间里,音乐描绘出了一个幽深的声场,
历历在目,样样到位。
这是小音量的魅力,是极小音量的魅力。
国画里有“计白当黑”一说,
篆刻里有“宽可走马,密不容针”一说
现代视觉设计更有“空白视觉张力”一说。
这些艺术门类都很注重空白的运用。
这是美学,是艺术理论。
在极大的空白空间和平面上,
如果主题很单纯,
视觉效果就很很强烈,
反而会引起更多的关注,
跟多的细节感受和挖掘。
这源自两者的空间占比,
视觉对比。
如果应用到声音美学上,
就是小音量美学,
想要更极致一点,
就试试极小音量美学吧。
因为音源是黑胶,
所以这种感受更强烈些。
如果是CD,就差些,
相对黑胶而言,CD声音偏于浮腻,
极小音量下,细节损失较多。
声音不够引人入胜。
黑胶则感觉每个音符都很踏实
颗颗粒粒很明显,
极小音量下,细节丰富,
音乐感强。
黑胶和关氏真的是很好的结合。
……
人生路上求大求全的心态,
往往会失去很多,
听音乐也是如此
大音量,大动态,
时间一长,身心疲惫,
也许不再关注音乐和空间的整体配合舞蹈,
更关注低音震裤管,荡心窝,高音油润,中音丰满通透等等……
真是为音乐所累。
小音量,
犹如傍晚时分,安坐门槛边,
幽幽抿一口女儿红,
看门前小河缓缓流淌,
自在又安详。
极小音量更能把这感觉推到顶峰。
朋友们可以试试。
评论